许昌市魏都区欢迎您

平凡岗位上的真情坚守
——记五一路公安分局许继社区民警伊喜灿

作者

JRWD_20140624_ind4_01.jpg

①伊喜灿(左一)与群众交流。

JRWD_20140624_ind4_02.jpg

②伊喜灿(右一)与同事探讨业务。

JRWD_20140624_ind4_03.jpg

③伊喜灿(左一)在校园进行安全防范演示。

JRWD_20140624_ind4_04.jpg

④制作了有趣的宣传图。

JRWD_20140624_ind4_05.jpg

⑤伊喜灿(右一)走访沿街门店。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记者 赵晓一

没有义薄云天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正是在默默无闻中,伊喜灿用7年的从警生涯诠释了一名社区民警对平凡的超越。

今年42岁的伊喜灿,是五一路公安分局许继社区民警,兼任社区警务大队教导员。自2007年转业进入我区公安系统以来,他心系群众,履职尽责,先后获得全省“成绩突出社区民警”、“十大莲城卫士”等多项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

在从警7年的光阴中,大到惩恶扬善,小到排忧解难,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伊喜灿总有忙不完的事儿,“为群众办件事儿,群众说声谢谢,就是我工作上最大的满足了。”

居民家门口的“百事通”

伊喜灿所服务的许继社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约6000人,居民的社会活动频繁,知识层次相对较高,对公安机关的服务需求多、要求标准高,而且外来务工人口多,治安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寻找工作的突破点,成了伊喜灿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刚任社区民警时,到居民家中走访登记,常吃‘闭门羹’。”伊喜灿说,为了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走街串巷跟商店老板拉家常、向小区居民问冷暖,经过几个月的奔波,他终于将辖区内的人口情况基本摸清,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就这样,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来回巡逻,成了伊喜灿的工作常态。

“电线这样缠着太危险了,杂货店易燃品多,得特别注意防火啊。”“你们最近得提高警惕,不能再让犯罪团伙混进酒店了,有什么情况马上给我打电话。”“做小本买卖不容易,关门前别把贵重物品留在报亭。”早上刚上班,伊喜灿就得先到辖区的沿街门店周围转上几圈儿,辖区内几千户人,几乎无人不认识他。“伊警官,你又来了啊,俺都记住啦,幸亏你提醒的及时,你刚说完,第二天街那边的报亭就丢了一万块钱。”市区向阳路的报亭老板介女士看到伊喜灿连忙打招呼,“伊警官,你常来走走,俺们心里就是踏实,有啥不明白的俺再给你打电话。”在辖区居民的眼里,伊喜灿就是个“百事通”,有事儿总是先想到跟他联系。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辖区群众的“知心人”

“其实跟群众打交道很有趣,只要找对方式,群众就愿意把你当成朋友。”伊喜灿说,对待群众得用心,给群众多一点关怀,才能多收获一份笑容,才能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民警的亲切和热情。担任社区民警这几年来,对于如何与群众“交心”,伊喜灿有一套自己的心得。

社区老大爷家的房顶漏水,他马上找老大爷楼上的住户做思想工作,为老大爷妥善解决了问题;看到小区内停着的电动车没锁,他赶紧帮车主锁住,然后留下电话让车主去警务室找他取钥匙;小伙报案说自己在银行取钱时丢失了钱包,他马上调取监控录像,确认了捡包人后,又通过流动人口系统反复查询,最终联系到捡包人,为小伙挽回了近万元的损失……

就是这一件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让老百姓深深记住了伊喜灿,也让伊喜灿收获了不少感动。伊喜灿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儿发生在去年夏季的一天。那天,他接到了一封上海来信,写信人是上海的刘师傅。他在信中说,许昌有一个老战友,失去联系近34年了,他曾经多次写信,但因许继家属院拆迁改造和电话更换,信件都被原址退回,一直联系不上,他心里充满了遗憾。这次他直接把信件寄到了社区民警手中,希望通过许昌当地的公安部门帮他了却这桩心愿。为了不让刘师傅着急,伊喜灿主动给他回了电话,进一步了解了他要找的战友王某的具体情况。当天中午,伊喜灿就带领协管员放弃了休息,在辖区开始走访,连续走访了三天终于找到了刘师傅的战友王师傅。

当两位年过花甲的老战友接通电话的那一刻,电话这头的王师傅已是热泪盈眶,同是当过兵的人,此情此景让伊喜灿也想起了他的战友和部队,他的眼睛也湿润了。在场的人都深深地为他们这份深沉执着、历久弥坚、永不褪色的战友深情所感动。后来,刘师傅专程给伊喜灿发短信说:“滴水见太阳,从你做好事看到了全许昌民警的品质,许昌公安服务群众的效率和上海发展的速度一样高效!”此时,伊喜灿心里也很感慨:自己只是做了份内的事,群众却给了自己如此多的赞扬,这充分说明,只要民警心里装着群众,急群众所急,群众就会把你当成“知心人”。

爱学习的“网络达人”

虽然已不是青年人,伊喜灿却很时尚。去年夏天,结合夏季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和群众防范能力弱的特点,伊喜灿借鉴外地公安机关幽默的宣传方式,采取网络流行的“凡客体”、“淘宝体”等网络流行元素,精心制作了几十幅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挂图,悬挂在小区的醒目位置,不少居民看后都称赞这样的警务宣传形象生动、教育性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儿,看后都能受益。

伊喜灿不但是个颇接地气儿的“宣传员”,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络达人”。

“许继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高、法律意识强,而且许多居民白天不在家。”伊喜灿说,按照以往靠挨家挨户走访的方法行不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到了年轻人经常提到的网络,然而这让伊喜灿却犯起了愁:“从没接触过这些‘新鲜事物’,这可咋办。”一番思想斗争后,伊喜灿下定决心主动加强学习,为辖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在不断地学习中,伊喜灿通过互联网构建了辖区QQ群、开通了“平安五一路”新浪官方微博和“许继片警”个人认证微博,通过这些网络平台,伊喜灿开展了不少形式多样的安全防范知识宣传,还经常主动与群众互动交流,接受群众和媒体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从不懂网络到喜欢网络,渐渐地,每天登录QQ看看群众留言、打开微博说说工作轶事成了伊喜灿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使伊喜灿及时了解了群众的需求,为群众解决了不少事儿。

前年9月,他通过微博帮辖区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找回了她丢失两个多月的宠物狗;去年至今,他先后通过微博帮群众找回丢失的身份证6张,驾驶证2个,银行卡数张,受到了网友的纷纷赞扬;前年3月,针对网友和许昌交通广播等媒体记者微博反映的五一路和许继大道交通信号灯设置不科学的问题,他积极向所领导反映情况,后经交管部门实地勘察论证、大胆尝试,开辟了许昌市第一条“左转待行区”,此举受到了众多网友和媒体记者的广泛赞誉。

截至目前,他通过“片警在线”、“QQ群”、“微博”共发布公安微博6000余篇,发布安全防范常识千余条,解答群众咨询近百次,为群众做好事十余件,吸引粉丝和网民超过万余人次。其中“许继片警”微博在弘扬正气、扩散正能量发布评论时曾受到“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赞扬。

目前,“平安五一路”和“许继片警”两个新浪微博已经先后受到公安部宣传局、人民公安报总编室、公安手机报、河南省公安厅、辽宁省公安厅、山西省公安厅、云南省公安厅、“大河网”、“共青团许昌市委”等多家重要官方微博关注,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同事眼中的“热心肠”

伊喜灿工作有干劲儿,对人也热情。“有啥活儿他都积极做,干啥事儿都负责。”同事眼中的伊喜灿更像是好兄弟、好朋友,工作中、生活中遇到问题,跟他说一声,他一定会尽力帮忙解决,是个出了名的“热心肠”。伊喜灿说:“自己多做一点,别人就能少做一点,自己多承担一点,就能多为别人减轻点负担。”

民警的工作内容杂,工作对象广,经常会遇到群众抱怨,有些年轻民警常常觉得受了冤枉气,伊喜灿告诫他们:“群众向咱抱怨,是因为咱身上穿着这身警服,是因为他们信任咱,他们愿意跟咱说,咱就不能烦,咱就得有耐心。”在伊喜灿的心里,民警就是为老百姓做事的,民警的所做所为代表着是党和政府,传递着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

伊喜灿踏实认真的工作劲头儿,赢得了同事的尊重,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他工作有思路、肯创新,为人也实在,特别有爱心。”五一路公安分局局长张玉灿提起伊喜灿赞不绝口。

爱心无界限,伊喜灿还十分关心进城的弱势群体。许继社区内人口密度大,一到夏天就有很多外地的瓜农过来卖瓜,他们没有栖身的地方,晚上常常露宿街头。有的人进城卖瓜,一待就得好几天,家里的孩子没人照看,他们只能带着孩子来到城市,忍受燥热。

“大人可怜,小孩更可怜。”想起这些瓜农,伊喜灿很心酸,每到夏天西瓜熟的季节,他就对外地来的瓜农特别留意。“瓜农卖了一天的瓜,十分劳累,睡得死,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伊喜灿的心里不踏实,几乎每天晚上他都得去瓜农的旁边走动走动,看看周围有啥异常情况,问问他们热不热、睡得好不好、需不需要啥帮助,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没想到,伊喜灿这一提醒,又“招”了不少附近的瓜农来休息,他们觉得在伊喜灿管的地儿睡觉放心,有民警保护着,啥都不用担心。

“瓜农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很不容易。”伊喜灿说,提醒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虽然是个小事,但这能为外地人树立许昌民警的形象,他们就是回到了家提起咱,也会说咱许昌民警好,民警的形象就是在这一件件关心老百姓的小事中树立起来的。

这就是伊喜灿,一个朴实的公安干警,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坚持干着最基层的活儿,凭着这股韧劲,他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做事儿,用“老黄牛”般的精神继续描绘着他最美的人生轨迹。

    
魏都网 版权所有 地址:许昌市魏都区天宝路666号 邮编:461000豫ICP备14003499号
业务电话:0374-5055526  值班电话:0374-5055526 邮箱:jinriwei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