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磨炼意志提高能力 |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侧记 |
□记者 李盼 文/图
7月8日上午,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8点10分,李月和他的十几名同学出现在五一路街道办事处大门口,他们身穿橘红色T恤,头戴橘红色帽子,扛着志愿服务的大旗,准备和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去清除运粮河畔的杂草及居民私自种的蔬菜。
22岁的李月是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大二男生,这天已经是他和同学们在五一路街道办事处从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第12天了。比起前几天的顺利,这天李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7月的运粮河中漂浮着缕缕水藻,像穿城而过的一条绿丝带。然而,河两岸尽是杂草以及居民开荒种下的各种蔬菜,这与美丽的河流风光显得极不相称。
11名志愿者被分为两组,李月和5名同学被分在五一社区组,负责清除运粮河西巷的菜地和杂草。剩下的5名同学被分在万里社区组,负责清除河对岸的菜地及杂草(如图)。
在五一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周惠玲的指挥下,李月等人开始薅脚边的玉米菜,但还没薅几棵,就听见一阵吵闹声。抬头一看,前方不远处,一名身穿花布衫的大娘正向他们走过来:“谁叫你们薅哩?你叫人家的菜薅了,人家吃啥!”
看着大娘气冲冲的模样,李月他们愣住了。这咋办?这群一脸稚气的男生此前从未遇到过这种问题,顿时不知所措,哑口无言,呆呆地站着。
周惠玲则赶紧向大娘解释:“大娘,这河道不允许种菜,多影响美观啊,再说,今年咱市创建文明城哩,种菜影响创建啊!”
虽然周惠玲努力向这名大娘讲道理,可她仍然喋喋不休,阻挠志愿者们薅自家的菜。
一分钟、两分钟……周惠玲反复向大娘解释着,而李月他们就站在太阳下等着,火辣辣的太阳光直射在人身上,几乎要把皮肤烤焦。
等到这名大娘离开后,8点45分,周慧玲和志愿者们又行动起来。
随后,他们开始清理河坡上的菜地。李月和同学们小心翼翼地下到河道旁的一小片菜地上,菜地很窄,稍不注意便会跌落河中。烈日炎炎,志愿者们不时用白手套擦去头上的汗水。10点50分,一块2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被清理干净。
“没想到办事处和社区的工作这么难做。”李月说,虽然在这次活动中他经历了以前从未遇到的困难,但也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以后有类似的活动他还会积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