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家,老师如妈”,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 |
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 |
小学生在餐厅内吟诵《饮食之德》。
同学们在整洁的寝室内整理、清洗物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自奉必须简约,宴客切勿流连……”在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餐厅里,每天都有几十名小学生整齐地站在一起,大声吟诵《饮食之德》。吟诵完毕,学生们才拿着饭盒开始排队打饭……
这是该校为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而采取的一种做法。除此以外,该校还采用实际场景教育法、布置政教作业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记者 李盼 通讯员 宋明娟 郑志好
区委书记连叹“没想到”
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位于新兴路西段,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较差。该校共有4栋楼,主教学楼仅一栋,建于1985年,约500名中小学生在这栋楼上上课;教师办公楼一栋,平均七八名老师共用一间没有空调的办公室;学生公寓同样拥挤不堪,狭小的房间内,一个床铺紧挨另一个床铺;餐厅由于满足不了那么多师生同时就餐,只得按年级规定就餐时间。学校的操场至今还是土路,风一刮,尘土飞扬……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却获得了区委书记的高度评价。
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区委书记唐彦民来到该校,在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同部分老师座谈后,他不禁感叹道:“没有想到学校老师这么辛苦;没有想到在基础设施这么差的条件下,远郊学校教育能做得这么好,学校老师的奉献精神这么高;更没有想到,学生生源会这么多,还有这么多人进不到学校。”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区委书记连叹“没想到”?
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好习惯
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生源全部来自周边农村,且多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及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因此,该校尤其注重养成教育,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杨景明自2011年担任该校校长以来,更是提出了“学校如家,老师如妈,科学培养,全面发展”的口号,要求老师们要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去年9月,该校六(1)班班主任刘朝娟发现,班里的很多学生非常散漫、淘气,没有追求,于是她希望通过感恩教育法来塑造学生的人格。每天上午第一节课之前,她要求全体学生起立诵读感恩词、励志语句;课间操结束后,要求学生齐喊励志口号;早上、中午吃饭前,要求学生吟诵《饮食之德》。
这种方法实行两周后,学生的面貌就有了显著改变,浪费情况减少,学习更努力,更懂得关心别人。该班学生王佳说:“班主任先教我们做人,再教我们学习。自从读了感恩词后,很多同学都学会了感恩。谢谢班主任这么为我们着想。”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行为举止方面的不足,该校还采用“照镜子”的方法,即当学生出现浪费粮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时,学校会用摄像机拍摄下来,集中曝光,对本人进行批评教育的同时也给他人以警示。
为让学生在家也能保持好习惯,该校每周都会给学生布置一篇“政教作业”,作业内容涉及帮家长打扫卫生、做饭、收拾房间等。任务完成后,每人还必须上交一篇感想。八年级的杜理想就从这种方法中获益良多,如今,他不仅能在学校保持好习惯,回家后还能主动帮家长做家务。这种变化更是令她的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除了以上这些方法,“天使在行动”、“导师辅导制”等做法在提升孩子全面素质上也卓有成效。
老师把学生当儿女疼爱
教育不是件易事,学生每次进步的背后都饱含着老师长期艰辛的付出。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实行寄宿制,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要住校,学校其实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为了让学生们在这个家中能快乐、健康成长,该校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
学生的安全高于一切。为了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该校规定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老师都要值班。值白班的老师中午不回家,负责照看学生吃饭及午休,值夜班的老师和学生同住一栋楼,负责解决学生在晚间出现的问题。
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该校老师们常常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在学习上、生活上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今年46岁的赵云革是该校一名体育老师,一直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2005年,病情加重导致她无法坐卧。本该请假治疗的她一想到如果自己请假就没人给学生上课,就忍着剧痛让人将自己抬到操场上,趴在垫子上给学生上课。
2012年,赵云革发现一名学生衣服总是脏兮兮的,经询问,原来他是单亲家庭子女。心疼不已的赵云革就把他的衣服带回家清洗、缝补。又有一名小学生在上厕所时不慎将排泄物弄到衣服上,赵云革知道后不顾肮脏,立即帮其把衣服脱下并拿到水管下冲洗……
刘晓娇是该校九(1)班的数学老师,为了帮助班里贫困学生黄鹏飞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使其考上理想的高中,在近一个月里,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她都将黄鹏飞带到自己家中,义务帮她补习功课。辅导完,就让黄鹏飞直接睡在家里,第二天一早,二人吃过早饭后再一同来到学校。
像刘晓娇这么做的,还有很多老师。由于离家远,该校很多学生在中招考试期间都无法回家。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在考试时能好好发挥,该校毕业班老师在中招考试期间都会带学生回家,管吃管住,少则一两名,多则五六名。这种做法,该校已经坚持了10年。
还有老师为给学生看病而自掏腰包,有老师为赶着给学生上自习而出车祸死亡,有老师因过度劳累而流产……
社会各界赞不绝口
付出终有回报。得益于全校师生长年累月的不懈努力,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近些年发展迅速,变化可喜,这种变化最突出地表现在生源上。前些年,每到招生时节,老师们都要下到各个村里,挨家挨户去寻找生源。而如今,生源主动找上门,还有很多学生因学校满额而进不了该校。不仅如此,该校还获得了“许昌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先进集体”、“许昌市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家长们的评价也许比荣誉称号更能说明问题。去年,家住许昌县河街乡的任艳华偶然听说十八中教得非常好,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送到该校。从那以后,孩子的班主任便不时和她交流,讨论教育方法。一段时间后,任艳华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仅从原来的40多分提高到80多分,整个人也变得干净了,也爱和家人交流了。看到孩子的这种变化,任艳华心里满是感激:“老师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对学生都很负责,我很感动。”
许昌市第十八中学(附小)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在区教体局那里也获得了认可。区教体局副局长刘玉萍评价道:“十八中是较早进入素质教育示范校的。近几年,该校生源稳步上升,一年比一年发展得好。虽然说学校基础设施较差,但老师们能拧成一股绳,把心思用在教学上,这才是最关键的。”
在市政府、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目前,该校已经被确定为“四轨36班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并被批准另建一所新校园。
下一步,校长杨景明决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带领全校师生创建“许昌市人民满意学校”,给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